?
近日,加州理工大學對外表示,他們借鑒了核磁共振成像(MRI)原理,研制出了一款名為ATOMS的微型醫療設備,可以解決使用“智能藥丸”中遇到的這一問題。此外,醫療人員可以根據治療需要,通過無線操控設置該設備,以讓其對身體病痛處進行精確定位或實時監測身體狀況。
ATOMS,即磁旋轉操作的可尋址發射機,該種微型醫療設備利用的原理恰恰就是磁共振成像中的一個關鍵性原理,即梯度磁場會使不同位置的原子在不同的頻率下共振,從而據此分辨出不同原子的位置。此處,研究人員要讓ATOMS充當的角色就是“原子”。
據了解,該硅芯片包含一組集成的傳感器、諧振器和無線傳輸技術,使其可以模擬具有磁共振性質的原子。
對此,研究人員Shapiro表示:“我們希望將此原理運用到ATOMS芯片上,然后讓其進入體內,這樣就可以通過操控,讓體內的ATOMS器件以設定的頻率發出射頻脈沖。此處,我們可以讓外部磁場與ATOMS的脈沖頻率相同,使ATOMS產生共振,以此識別該器件在體內的位置;或者該芯片本身產生的磁場可以讓其周圍的同頻原子共振,然后通過無線傳輸,我們就可以監測該器件附近的人體組織狀況。”
關于ATOMS核心芯片的工程設計,研究人員Emami指出:“在不改變集成芯片的數量的情況下,除了縮小芯片的大小,我們還希望該芯片的功耗非常小,這在工程制造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須得仔細平衡好設備大小、消耗功率及精確定位這三項因素,以使該芯片發揮最佳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