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第一家機器人人酒店——位于日本的Strange酒店裁掉了243臺一半以上的“機器人員工”。 讓人不禁感嘆:“機器人還沒正式大規模上崗,就面了臨淘汰的窘境。”
日本機器人酒店之所以會“解雇”自己的“機器人員工”,主要因為這些機器人制造的問題比它們能解決的問題還多,比如,大堂里的舞蹈機器人經常“死機”;房間里的助理機器人Churi無法回答當地景點營業時間等基本問題,甚至還會“發脾氣”和客人吵架;行李車機器人不能上坡爬樓,路面如果濕滑還直接“罷工”……

從這家機器人酒店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來看,當前市面上類似的智力障礙機器人還有很多,它們也都面臨著分分鐘下崗的窘境。人類在慶幸保住飯碗的同時不禁要問,這些機器人當初又是怎么上崗的?
不只在酒店,智力障礙機器人到處都有
需要承認的是,一開始機器人出現在工業領域,對于一些固定的程式化工作完成度頗高。然而進入到消費級市場,機器人就沒那么擅長了,“智商低下”的機器人不僅出現在日本的這家酒店,在其他領域也能夠看到。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組對掃地機器人的吐槽。
“不知道別人家的掃地機器人什么樣,但是我家的掃地機器人簡直就是人工“智障”!一邊拽著拖鞋一邊滿屋子溜達,卡到哪絆住了就走不動,然后不停的給pad發信息,說地寶遇險了,地寶沒電要餓死了,對,它叫自己地寶,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充電點去找它,十天有八天會死在一個奇怪的角落,抱起來去充電還嘎嘎叫‘地寶懸空了’,有了這個玩意以后我收拾屋子比之前沒它更勤快,因為要把所有的障礙物都給它清空!總想順著椅子腿往上爬且屢教不改,這就是我花好幾千買的智能家電。”
“我家也是,一干活就往桌角鉆,想讓它打掃書房它非去廚房,把它關書房就瘋狂啃我數據線。”
“自己找不到充電的地兒,每次都在電視柜上猛磕……”
“掃不掃地就看心情,好好的充著電,突然叫喚一聲‘地圖重置’,為什么莫名其妙就重置了?還不是不想干活!”
“我家地寶每天都會以一個極其詭異的姿勢把自己卡進梳妝臺下面,梳妝臺的底下不夠高,于是它為了把自己塞進去,露出來的半個還懸空了。”
……
另外一個場景,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部署在銀行、酒店、餐廳大堂里的那些客服機器人是怎么工作的。
一名大媽出于對銀行業務員辦事效率的不滿,質問在大堂里的客服機器人:“你們工作人員在里面哄孩子,怎么不出來辦業務呢?”
機器人一本正經的回答:“我們柜臺里的哥哥姐姐也在很努力地辦業務呢。”
大媽聽罷,把機器人的腦袋轉向柜臺方向問道:“你瞅瞅,是不是在哄孩子呢?”
機器人發出警告:“不要觸碰我,跟我說話就可以了。”
……
這是去年年末發生在吉林長春一家銀行里的真實案例,大媽與機器人對話的視頻在當時成為網絡熱點。
銀行的大堂服務機器人無法應對顧客的疑問,更無法安撫顧客的情緒。當然,人類可以將機器人的表現看做是“呆萌”、“蠢萌”,并且會感覺很可愛。但對于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而言,機器人這樣的表現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畢竟如果是人類員工這么處理問題,早就被“炒”了不知幾次了。

這些低智機器人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這些機器人上崗之前,人類通常將它們夸贊到無以復加,最常見的宣傳畫風是這樣的:這款機器人是集多項人工智能技術(語義識別、語音交互、情感識別、大數據分析等)于一身的高科技產品,不但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還能有效解決運營效率、用戶體驗等多種問題。但它們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得如此低智,其中的問題出在哪呢?
1、沒有精鋼鉆強攬瓷器活
目前很多機器人的技術都還不成熟,像上文提到的客服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它們所采用的語音交互系統,知識圖譜、數據庫的建設都不是很完善,語義理解和多輪對話能力也無法滿足復雜場景下的業務對話需求,很多時候,人類出馬幾秒就能解決的問題,在機器人那兒只能用程式化的話術反復應答,在業務處理效率上并沒有提高。至于生活中的掃地機器人,則在導航、避障及系統穩定性上還存技術缺陷。
2、“懶人思維”下的同質化趨向
必須承認的是,在當前生活消費領域的各類機器人都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同質化趨向。教育機器人就像一個功能稍多、問題儲備量更豐富的智能音箱;客服機器人就是一個機器人的外殼套上一套語音系統;掃地機器人就是一個可以自行運動的吸塵器……
這些機器人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市面上一旦有了新功能,其他廠商就能迅速跟進完成迭代,久而久之,“懶人思維”就在機器人廠商中蔓延開來,創新動力愈顯不足。機器人技術國際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就曾指出,國內機器人產業中,95%的企業是做“系統集成商”,也是整個產業聊天中最沒技術含量的一環,而那些核心零部件比如控制器、高精度減速器、驅動器等產業上游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外國巨頭手中。在這樣的產業結構和產業思維下,國內機器人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
其實在銀行、酒店甚至政府部門的辦事大廳內,之前就有自助服務機,現在機器人的出現并沒有表現出超越那些機器的能力,機器人的價值自然也就無法體現出來。
3、切中了痛點但無法解決
平心而論,上文提到的那些低智機器人,在實際工作中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為人類分擔了不少工作,在各種吐槽的段子中,它們的缺點或被放大了,但這也從另外一側面證明了,低障機器人是切中了各自行業的痛點,但并沒有深入痛點將問題完全解決。
人們擔心機器人會帶走他們的工作,可以輕松呼吸。日本的Henn na酒店吹噓自己是一個擁有完全機器人的工作人員,但事實證明這些機器人沒有給出寬度。
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于主動閱讀環境和提供服務的能力,在本質上看,屬于生產工具的性質,在機器人工作的過程中,如果人類的整體需求沒有滿足,或者只滿足了部分需求,那么這個產品的價值就不復存在。
機器人產業的成熟離不開標準的制定,包括傳輸數據、平臺、接口等許多方面。而如今業內的情況是不同企業各有標準,且彼此做不到互聯互通。標準不統一,行業自然也就無法更進一步,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