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第四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科研成果轉化學生大賽在重慶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學生,帶來他們運用微米納米技術進行創新的科研產品。其中,重慶大學團隊研發出一款可針對地中海貧血陰性患者做檢測的小型生物傳感器。
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由重慶大學光電學院聯合陸軍軍醫大學研發的SH-SAW生物傳感器,只有約20?,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做外殼。其上層外殼連接有兩根管道,上下兩層之間夾有一個小小的芯片。
![最新研發出的生物傳感器可檢測地中海貧血癥 最新研發出的生物傳感器可檢測地中海貧血癥]()
“這款傳感器主要針對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做檢測。”研發者之一的重大光電工程學院博士生張豐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芯片(不超過2cm2)上集合了非常多的納米探針,可測試地中海貧血癥的20多種基因型。這款傳感器比傳統的檢測儀器體積小很多,檢測方便,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清華大學的研發團隊帶來一款可對微小的病原體核酸進行檢測的系統;清華大學醫學院則帶來了一款靈敏度高、準確性好的便攜式恒溫擴增實時熒光檢測系統;西安交通大學利用敏感元件在重力場中受到重力加速度的變化值,設計出新型大量程高精度傾角傳感器……
據了解,這些產品大多具有便攜、小型化、精度高等特點,不少產品正在進行成果轉化。當日,第十一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國際論壇”也同時在渝舉行。
?